
從“新型智慧城市”今后的解決方案來看,涵蓋范圍將極其廣泛,包括減少交通擁堵以及由此導致的空氣污染的智慧交通;對醫療記錄進行數字化處理,總體提高醫療質量的智慧醫療;改善水質,科學進行水分配,提升水行業運營效率的智慧水資源管理;更加智能化地運營和管理電力系統的智慧電網等。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宏偉藍圖和長期目標,每個城市都是在摸索中發展和前行。通過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論研究和相關城市實踐調查,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過程中應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加快區域城市化和信息化這兩個現代化基本任務的重要結合點,將給城市的建設、管理和發展帶來全局性、根本性的變化,是推動轉型升級、再創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支點,應當從區域全局發展高度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主導部門和相應的支持系統來有序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必須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和決策咨詢專家指導組兩個專門機構,牽頭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建設規劃、產業布局以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計劃,并研究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產業政策,以便于政府批準后,該方案能盡快出臺實施。
同時,要完全助力一座城市實現“新型智慧城市”的戰略構想,需要政府機構、咨詢機構、研究院所、合作供應商等多方資源匯集和融合,循序漸進,優勢互補,協同推進。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存在一個要建設什么樣能級和水平的問題,如北京提出要建設世界級的新型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對華南和全國有較強輻射力和影響力的新型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為全國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標桿和南京都市圈、長江中下游乃至全國的智慧交通樞紐等。
明確與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階段目標,選準近期突破重點,是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前提。特別對于中小城市來說先搞好城市信息化和數字城市建設,再考慮向新型智慧城市邁進,即將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資源首先用于帶寬擴展、網絡建構、電子文檔建設、數據庫建設、信息傳遞、互聯網的應用開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然后再用于使城市的信息網絡實現自動監控、信息自動采集、自動分析處理、自動決策反應等智慧應用。
處理關系包括要處理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定位的關系,新型智慧城市與信息化、數字化城市的關系,新型智慧城市與創新型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的關系,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信息安全建設的關系等,要盡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種建設資源整合起來,避免重復建設。
突出特色體現個性就是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過程中,要充分學習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解決方案,但絕對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必須根據自身基礎優勢和實際需要,打造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創新牌。同時,目前許多國內城市采取的都是與公司戰略合作的純商業化推進模式,如何創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尋找適合城市特點的智慧支點也值得研究探索。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一要通過互聯網、現代通信網和物聯網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建設成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二要落實運營項目,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公共事務服務管理等;三要發展與物聯網、“云計算”相關聯的產業。在傳感器、芯片等核心技術層面,我國企業尚未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還需進一步努力。
同時,要全力抓好大項目引進建設,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大項目的支撐、集聚效應十分重要。為此,要按照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標定位與規模質量要求,重點對國際IT500強企業、國內軟件100強企業等重點企業進行分類、分析,按各產業載體建設進度定向引入,以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
為全力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各城市要在人才引進、教育培訓、要素保障與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在人才政策方面,應在人才引進、項目支持、創新獎勵、人才住房等方面出臺更有競爭力的鼓勵政策;在教育培訓方面,著力建設以名牌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高端人才平臺,采取“院地合作”的模式開展產學研一條龍人才培養;在要素保障與公共服務方面,力爭創建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和創業投資機構等,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重要的研發支持、資金保障、成果轉化等支撐服務。不斷發揮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集聚的優勢,發揮高科技人才集聚的優勢,發揮政策和環境建設的優勢,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
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在戰略定位、功能結構,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沒有現成模式可照搬,需積極創新,積極探索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各城市要積極研究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準規范及相關解決方案,形成具有較好完整性、前瞻性、可擴展性以及行業和區域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新型智慧城市的總體方案。
避免由于標準規范不統一造成的信息孤島。要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相關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同時要特別重視信息安全和產業配套等環節的建設,在應用模式、城市管理、及服務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新模式。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圍繞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可持續發展、民生核心需求為關注點,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遵循“整合、共享、服務、安全”的建設原則,提供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規劃服務。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構建以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主體交互和共享平臺,為城市治理與運營提供更簡捷、高效、靈活的決策支持和運行平臺,為城市公共管理與服務提供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創新應用與服務模式。
應用服務體系包括智能家具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便民生活服務、日志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廣播系統、智能門禁系統、防盜報警系統等。
智慧民生:健康、醫療、公用查詢等便民應用;社區、物業的通知與公告應用。
遠程健康:居民用戶在家中就可以同社區醫生進行在線視頻咨詢或者回訪預約。
護工預約: 用戶可以在線預約專業的護工服務人員在患者住院過程中,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對城市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新機遇。應全力以赴,進一步匯集資源,整合力量,舉全市之力投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