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鎮化中后期,城市管理的側重點正從管理公共秩序轉向為市民服務,以人為本成為城市管理的核心。在鄭東新區建設中,應在規劃伊始就將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統籌協調,采用大數據等精細管理手段,強化綜合管理職能,充分考慮滿足個人的多方面需要,提高市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在快速城鎮化的初期階段,城市工作是七分建設三分管理,現在到了城鎮化的中后期,正轉變為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對城市管理工作來說,其側重點也正從管理公共秩序轉向服務市民需求。
在轉變過程中,城市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基礎薄弱、體制不順、管理粗放等。在鄭東新區的建設管理中,這些問題也難以繞開。如何借鑒好的城市管理經驗,解決當前存在的諸多難題,打造城市管理新樣板?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學者。
簡單粗放的傳統城市管理方法不再適用,當前城市管理需細化各項管理指標,并采用信息技術等精細化手段。面對這些問題,鄭東新區的城市管理亟需從簡單粗放向精細智慧轉變。金鵬信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專家認為,在技術上要把城市管理的指標做到更加細微,要使城市中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矛盾都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現在很多城市治理指標框架中,一般只有三四十個指標,不可能觸及到城市的‘小善’與‘小惡’。
這方面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據介紹,新加坡城市管理中建立了一整套法律體系,對城市中建筑物、廣告牌、園林綠化等城市管理硬環境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城市管理法規對規定的內容、制定辦法以及懲罰又都作出詳細規定,既避免執法隨意性又增加了可操作性。
此外,城市管理的精細化還離不開信息技術。在鄭東新區建設過程中,應盡快建設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在過去所說“七通一平”的設施建設之外,現在還要增加一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再構建一套智慧分析、決策和實施系統,才能實現城市管理的智慧化。
實際上,城市管理的粗放也與城市規劃本身的粗放有直接關系。建設不同類型的鄭東新區,在區域定位及城市建設方面也存在差異。要盡可能實現源頭治理,在規劃伊始就要使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實現比較好的統籌協調,具體表現在居住、工作、交通、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全時空協同,減少后期管理壓力與糾錯成本。
城市管理要從以物為本轉向以人為本,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除了城市管理方式要向精細智慧轉變,城市管理的概念也要發生變化。現代化的城市管理應該從過去‘管理概念’轉變為‘服務理念’。所謂管理,管理的是物質空間;所謂服務,服務的是人。鄭東新區的城市管理更要強調以人為本,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要做到城市管理以人為本,首先應轉變對城市管理的認識。要將狹義的城市管理概念轉變為廣義的城市管理概念,城市管理就是為城市服務、為人服務,與之相關的所有部門和公眾都應該參與到城市管理的過程中來。
此外,還要從城市管理的目標來定義什么是以人為本。 簡單來說,現在的城市管理要拋棄過去美觀整潔的觀念,將目標定為宜居活力。這并不是說鄭東新區不需要美觀整潔,但如果把美觀整潔作為一個根本目標,實際上強調的還是物質空間環境,而沒有考慮到里面的居住者是否舒適。
一個真正的以人為本的鄭東新區,要充分考慮居住者的基本需求,把出行、餐飲、游憩、購物、娛樂等活動看作城市活力的體現,把年輕人的即興文化、交往活動看作城市創新能力的象征。在規劃和管理中,充分考慮這些活動的空間需求,因勢利導、合理安排,避免負外部影響,而不是一味阻擋、驅趕,把它們當作影響城市美觀整潔的不利因素。
在城市管理中,要做到以人為本,服務須細化。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因為只有“繡花一樣的管理”,才能照顧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和每一個矛盾的“弱小”階段,滿足個人的、具體的、偶然性的需要,這樣才能把以人為本落實到每一個個體上。
其實,對城市管理者來說,以人為本就是從“冰冷刻板”轉為“溫暖包容”。城市管理者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采取人性化的服務方式,特別突出城市管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要讓每個居民,特別是外來者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增強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導致事權交叉和缺位并存。應建立“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整合各部門管理職能。當前,我國很多城市“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導致事權交叉和缺位并存,執法權力分散,是當前城管亂象的主要原因。據調查,我國目前的城管執法事項80%屬于建筑領域,另外20%屬于環保、交通、公安、水利等領域,部門之間難以協調,跨領域事項執法難度大。
職能交叉、條塊分割、職責不清等是城市管理的老問題。這一方面與行政構架的設計有關,在頂層設計上沒有把不同部門的職能劃分清楚,另一方面也與城市管理的復雜性有關。如何理順管理體制機制,是未來鄭東新區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對于這個問題,應建立“以塊為主”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要整合各部門的城市管理職能,尤其是涉及城市管理的各類執法權;強化綜合執法屬地管理,在有條件的城市試行大部制,建立健全基層城管綜合執法體系;在社區管理層級實現“一對多”的管理運行體系,整合行政資源,提高辦事效率;整合空間資源,高效利用土地。
在職能、執法等方面,除國土、公安、規劃等部門由于垂直管理、專業性強、無許可事項等原因無須劃轉職能外,城市管理應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統一劃轉、集中行使”的原則,將發改、建設、食藥、教育、工信、司法等部門承擔的涉及城市管理的處罰事項和管理事項劃轉到城市管理部門。
集中行政處罰權還只是‘表’,提升管理效能才是‘里’。要讓改革看到實效,城市管理者一方面要加強對條塊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現有法律規章的整理與統一,另一方面強化信息化建設水平,實現規范化、透明化,全程留痕,無縫銜接。
此外,還要設立相關職能服務窗口與智能管理中心,與數字城管、智慧城市相結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建立一個能夠凝聚各方共識的規范性平臺,實現城市管理統一化、規范化、流程化。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全面推進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通過業務與技術整合升級,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形態,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